当前位置:保密工作
你知道吗?一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可能正不知不觉中埋下安全隐患!在景区“打卡”军事禁区、用智能手表记录涉密会议、通过微信传输敏感文件……这些行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国家安全防线出现“漏洞”,甚至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眼中的“突破口”。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10周年”——今年国家安全日,让我们一起擦亮眼睛,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揭开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安全盲区”。别以为国家安全离你很远,你的一次 “无心之举”,可能就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准备好了吗?这就带你看看那些“身边的安全陷阱”,教你见招拆招,做自己的“安全卫士”!
出行旅游篇
畅游十里,国家安全有你。在旅途中,除了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要提高国家安全意识,时刻提高警惕,做好安全防范。
约伙搭伴需谨慎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可能打着寻找旅游搭子的旗号,以涉密单位或关键领域从业人员为目标,在网络平台或群聊内发布约伴旅游的帖子,通过短暂亲密的探险旅游等方式建立良好朋友关系,进而套取核心敏感信息,甚至设计开展胁迫式合作,恐吓、威胁我国公民与其合作。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广大旅游爱好者在旅游期间约伙搭伴,应注意辨别对方人员情况,警惕无端打听个人隐私、索要相关敏感信息的可疑人员,不给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套取信息、诱导胁迫的可乘之机。
军事禁区不能闯
军事禁区,指设有重要军事设施或者军事设施具有重大危险因素,需要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加以重点保护,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划定的军事区域,往往涉及重大国家秘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常利用旅游爱好者的猎奇心理,诱导其前往军事禁区“探密”,使其不觉间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帮凶和工具。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广大旅游爱好者切勿因个人好奇心而擅自闯入军事禁区,决不能为追求刺激而有预谋地潜入军事禁区,看到相应警示牌应当及时绕行且不与他人谈论。
涉密场所不要拍
旅途中,可能会经过一些设有“禁止拍照”标识的涉密场所,一些场所属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害重地,未经允许私自拍摄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广大旅游爱好者在领略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切勿在“炫耀”“猎奇”等心理的驱使下,拍摄、储存涉密场所的照片。
无人机别乱飞
如今,很多人在旅游时会带上无人机记录沿途的风景。但也有个别人员利用无人机违规巡飞,拍摄涉密设施、敏感地区并在互联网进行传输、分享,造成失泄密风险隐患,危害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在放飞无人机时,一定要注意确认所在区域是否是禁飞区,禁止利用无人机违法拍摄军事设施、军工设施或者其他涉密场所;禁止非法获取、泄露国家秘密,或者违法向境外提供数据信息。
电子信息设备篇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蓬勃发展,各式电子信息设备日新月异,互联网、物联网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深度融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如果我们疏于防范,这些广泛应用的电子信息设备将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攻击利用,成为无形的“网络间谍”,暗中窃取敏感信息。
无形的耳朵:智能穿戴设备暗中观察
去年,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披露了智能手机可能存在的失泄密隐患。和智能手机一样,各种智能穿戴设备也可能为不法分子实施窃密活动提供可乘之机。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当智能穿戴设备通过无线网络或者蓝牙连接智能手机时,“网络间谍”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设备开展攻击,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植入特定“木马”程序,进而获取开启录音、拍照等功能的控制权,以实现窃密的目的。当涉密人员携带植入“木马”程序的设备进入涉密场所时,“网络间谍”便可以开展窃密活动了。即使在进入涉密场所时断开蓝牙和无线网络,“木马”程序也可以自动开启录音、录像、拍照等功能,并实时保存在本地,当设备再次连接网络时,保存的涉密信息将被转移。
无形的眼睛:网络摄像头暗藏玄机
网络摄像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子信息设备之一,为日常生活和生产作业提供了实时查看的便利,但有些布设在敏感或者涉密区域的摄像头一旦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将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有境外不法分子冒充售卖专用监测摄像头的商贩,打着免费为渔民养殖区安装设备的幌子,将经过巧妙伪装和改造的特种“间谍摄像头”布设在我国敏感海域。这些“间谍摄像头”可对一定海域的水文气象、海面活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监测,并通过海底电缆或卫星信号传输到境外服务器。通过分析收集的数据信息,可掌握目标海域的详细情况,对我军事活动、海洋经济活动等构成潜在威胁。
无形的触手:数据监备暗度陈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类数据监测设备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海事船舶、水文气象等专业领域,这些设备有效满足生产、科研等需要的同时,也面临着突出风险隐患,一旦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攻击利用,将会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造成损失。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一些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其代理人或是以免费安装使用、共享数据信息为诱饵,引诱境内相关企业、个人使用其提供的专业设备;或是利用其技术优势向我境内关键部位与要害地区输送带有数据回传功能的监测设备。如果这些特殊的数据监测设备成功布设并连入互联网,会立即采集相关数据并传输至境外,将给我国相关行业带来潜在安全隐患。
保障人民利益
提升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企业单位要做到安全意识记心间,警钟长鸣防未然,时刻防范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各类电子信息设备窃取敏感信息的不法图谋,让不法行为无所实施、无处遁形,共同守护国家安全。
规避安全风险,加强自我防护。不点击不明链接,不安装陌生软件,不使用可疑设备,定期对手机进行病毒查杀和系统升级,特别是在进入涉密场所时,要将手机及智能穿戴设备放入隔离柜中,从源头上避免失泄密的风险。
完善安全制度,强化风险管理。相关企业单位要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综合运用监督检查、风险评估等多种手段,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增强数据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强化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和管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举报。
手机使用篇
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及娱乐的紧密伙伴。然而,从安全视角审视,智能手机失泄密风险隐患层出不穷,即便是简单的通话、图片分享、发送信息,都潜藏着信息安全的危机。请查收这份手机使用“保密贴示”,别让手机成为身边的泄密“黑洞”。
很多手机App在使用时都会要求获取定位、读取相册、打开麦克风等权限。如果对涉密内容拍照留存,这些敏感信息极易被获取并上传至互联网上。同时,大部分手机基础软硬件由国外厂商提供,很难保证没有后门和漏洞,即使只拍照,不主动分享,信息也可能泄露。
手机App在安装或更新的过程中,可能被植入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这些恶意代码可以控制手机的麦克风和摄像头,把手机变为窃听窃视设备。另外,如果将手机带入涉密会议还可能因APP定位权限导致暴露涉密场所的地理位置。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手机,本质上是无线通信设备,利用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具有高度开放性。如果在通话时谈论涉密敏感信息,极易被利用特定设备的窃听者远程截取,造成敏感信息外泄。
文件传输助手、手机邮箱通常缺乏严格的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机制,涉密敏感信息一旦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存储、中转或发送,就等于相关信息失控,会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极大失泄密隐患。
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信软件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微信拍发文件、图文识别小程序识别转换、AI写作、聊天记录都会通过“云端”传输、处理和存储,一旦涉密,就等于将敏感信息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中,其知悉范围完全不可控。
校园环境并非绝对安全,网络翻查资料、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各类考试、课余兼职、撰写论文、出国留学等情境均可能发生失泄密事件。作为高校师生,加强保密防范、筑牢安全防线尤为必要。以下要点请牢记!
学习掌握有关法律规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不私自打听或者传播国家秘密、内部敏感信息。
不在互联网发布涉及国家秘密的言论、图片及音视频。
不通过互联网社交工具发布或转发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不非法获取、持有、买卖涉密文件、资料。
不私自抄录、复印、翻拍涉密文件、资料。
不用手机谈论国家秘密事项或发送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不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连接免费的Wi-Fi网络。
不在军事禁区或军事管理区进行非法拍摄。
慎重交友,避免被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利诱策反。
在这里还要提醒广大师生,一旦发现窃密泄密隐患或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当立即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报告。发现泄密问题,请拨打电话:010-5560191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
来源:国家安全部、保密观